博远微朗 - Vision Precision Instruments
负染色又称阴性染色,是相对于普通染色(称正染色)而言的。
负染色技术是一种制备电子显微镜样品图像呈现复反差的技术。用于观察样品中的颗粒性物质或生物大分子。用金属盐对铺展在载网上的样品进行染色,使整个载网都铺上一层重金属盐,而有凸出颗粒的地方则没有染料沉积。染色后,在电镜下观察时,被观察的对象为亮的,背景为暗的。
中文名称
负染色技术
外文名称
Negative staining technique
属 于
负染
分 类
色技术
负染色首先由Hall在1955年提出。Hall在病毒研究中用磷钨酸染色后,发现图像的背景很暗,而病毒象一个亮晶的"空洞"被清楚地显示出来。在超薄切片的染色中,染色后的样品电子密度因染色而被加强,在图像中呈现黑色。而背景因未被染色而呈光亮,这种染色称为正染色。而负染色则相反,由于染液中某些电子密度高的物质(如重金属盐等)"包埋"低电子密度的样品,结果在图像中背景是黑暗的,而样品像"透明"地光亮。两者之间的反差正好相反,故称为负染色。
对于负染色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了解。对颗粒状的生物材料的研究而言,负染色技术与超薄切片方法相比具有分辨率高(可达15Å),简单快速等优点。因此,在生物学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。它可以显示生物大分子、细菌、病毒、分离的细胞器以及蛋白质晶体等样品的形状、结构、大小以及表面结构的特征。尤其在病毒学中,负染色技术成为不可取代的实验技术。
用作负染色的负染色剂应具有:
较强的电子散射能力以产生足够的图像反差; 熔点高,在电子束的轰击下不会升华; 溶解度大,不易析出沉淀; 在电镜下不呈现出可观察到的结构; 分子小,容易渗入不规则表面的凹陷处; 与样品不起化学反应等。 目前最常用的负染液是磷钨酸、磷钨酸钾和磷钨酸钠(分别简称为PTA、KPT、NaPT)。此外醋酸铀、甲酸铀、硅钨酸、钼酸铵等也常作负染色剂用。